冬至清晨,楊遠送9歲的兒子楊莫上學,短短幾分鐘時間,孩子卻在樓道憑空消失。警察發(fā)現(xiàn)楊莫曾在失蹤前一刻潛入鄰居家中,可疑的鄰居卻有著牢固的不在場證明,仿佛操控著一場魔術(shù)般的密室逃脫。孩子去哪兒了?
楊遠夫妻倆于是開啟了在單元樓里的“尋子之路”。線索撲朔迷離,人心難以琢磨,抽絲剝繭中,單元樓里幾戶家庭的秘密也隨之揭開。懸疑推理的背后,是對當代家庭現(xiàn)狀的深刻洞察。
這是一個孩子的離奇失蹤,也是一個孩子試圖逃離家庭的蓄謀“出走”。面對空蕩的樓道和冷清的家,我們不禁反思,本該在一個個家庭里自由生長的孩子去哪兒了?如何去尋找孩子作為“孩子”最本真的模樣?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對話了最近播出的電視劇《消失的孩子》編劇秦海燕,和她一同探尋“消失”孩子的蹤跡。
《消失的孩子》劇照
做多了怕多,做少了怕少,家長如何走出困局?
一個孩子的離奇消失,牽扯出數(shù)個復(fù)雜的家庭。楊莫本可以在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自由快樂地長大,但只關(guān)心成績的“虎媽”陶芳和步步妥協(xié)的“好脾氣”爸爸楊遠,卻讓楊莫在無形的“枷鎖”中不堪重負,最終選擇逃離。
許恩懷成績優(yōu)異,性格獨立,然而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卻只能每天坐在樓道里等待忙于工作常常晚歸的父親許安。優(yōu)秀懂事的她羨慕的卻是楊莫每天都有父母接送,有家人關(guān)心。
同樣是“別人家孩子”的袁午畢業(yè)于名牌大學,本該有無比光明的未來,卻因為從小父母“包辦”一切,連基本的社交能力都沒有。更是在母親意外去世后陷入迷茫徹底頹廢,最后走上了賭博的不歸路。
在秦海燕的心里,這三個家庭的人物譜系正處于三個不同的“端點”。在一個極端上,站著袁午,家庭的控制讓他成為了一個“巨嬰”,徹底失去了長大的機會;另一個極端上,站著許恩懷,極度疏離的家庭關(guān)系逼迫她獨自長大;中間的端點,站著楊莫一家,看似普通,卻像極了自己或身邊的每一個家庭。
“我們身邊大多數(shù)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一地雞毛’,父母很累,孩子更累。父母做多了怕多,做少了怕少?!?秦海燕說道,“每一位家長都應(yīng)該對養(yǎng)孩子這件事情有所反思和思考?!?/p>
父母應(yīng)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在理想的家庭教育中,家長也許需要兼顧多重角色,他們可以是心理營養(yǎng)師,也可以是學習引領(lǐng)師,可以是人生指導師,同時也是習慣監(jiān)督師、興趣合伙人等等。但究其根本,家庭教育的核心都應(yīng)該落在孩子本身上,落在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上。
“我們可以選擇路該怎么走,選擇怎么去愛自己的孩子?!?秦海燕說。
《消失的孩子》劇照
別讓自以為是的愛把孩子越推越遠
明明是為了孩子好,為什么孩子的發(fā)展卻不盡如人意?這恐怕是媽媽陶芳每天無數(shù)次拷問自己的問題。
經(jīng)營一家化妝品店的陶芳每天都十分忙碌,雖然很少有時間陪伴兒子,但卻安排了一系列的課外活動填滿了楊莫的周末。她一味地以自己的方式對兒子好,卻讓孩子在她的付出里得不到絲毫喘息。
袁母更是把袁午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從小到大,袁午的吃穿住行都被她安排得妥妥帖帖,讓兒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在袁母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下,袁午成為一個時常把“我媽說”掛在嘴邊的“媽寶男”。上學時不會與同學相處,工作后不會與同事交流,就連相親,都要和媽媽事先排練好才敢去。母親意外去世后,他的生活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所措的袁午只能靠賭博來逃避現(xiàn)實,忘記一切。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shù)。把“我都是為你好”掛在嘴邊,卻以愛的名義一意孤行地做著傷害孩子的事。就像楊遠在劇中自白的那樣:“我自以為是的愛,還是把孩子越推越遠?!?/p>
在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時,秦海燕也在有意識地探討親子關(guān)系和家庭關(guān)系問題?!半m然父母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愛和控制往往是一把雙刃劍。” 在秦海燕看來,理想的親子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有邊界的,父母把孩子當作朋友,給孩子足夠的愛,又充分尊重孩子,能夠給孩子留有空間。
“舒適的關(guān)系是清爽的,痛苦的關(guān)系是黏膩的?!?秦海燕說,“父母千萬不要用愛去‘綁架’孩子,畢竟未來的路他們只能通過自己去走,我們只需要提供能量,幫助孩子用童年的力量去治愈未來可能遇到的傷痛?!?/p>
《消失的孩子》劇照
愛是答案,但如何去愛是一種修行
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劇中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著截然不同的需求。楊莫想要一個自由自在的周末,想要一只小狗,想要父母陪伴去郊外玩;許恩懷想要爸爸早點回家,想要爸爸也嘮叨嘮叨她,想要一個完整的家;而袁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從小父母就早已為他準備好一切,他只會接受父母無條件的“給”,卻根本沒想過自己該怎么去“要”。
孩子的需求如何真正被“看見”,如何真正愛到“孩子需要處”,是作為家長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要學會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要耐心去觀察孩子的個性、喜好以及特質(zhì),盡量去鼓勵和適應(yīng)孩子的獨特性?!痹谇睾Q嗫磥恚还苁菞钅€是袁午,家長們對于他們的評價標準都是“只要學習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恰恰泯滅了孩子作為不同個體的獨特性。
“每一個孩子都是千差萬別的,不能用唯一的標準去衡量?!?秦海燕認為,要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是被愛的,是因為“我”是“我”自己,“我”是獨特的,而不是因為自己考了第一,才是值得被愛的。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評價人生的方式也絕不僅僅是“贏在起跑線”,如何“跑完馬拉松”才是我們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重點。真正優(yōu)秀的父母,在于是否真正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是否真正“看到”孩子、關(guān)注孩子,幫助孩子去建立成就感和價值感。
“孩子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我們能否無條件去愛孩子呢?我們作為父母,確實需要反思?!?秦海燕說道,“愛是答案,但如何去愛更是一種修行?!保ㄖ袊逃侣劸W(wǎng)記者 彭詩韻)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