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fā)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fā)展新優(yōu)勢的重要突破口,要進一步推進數字教育?!稊底种袊ㄔO整體布局規(guī)劃》提出,要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作為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的關鍵支撐,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自2022年3月上線以來歷經五次迭代,通過整合各級各類教育平臺,匯聚優(yōu)質資源,開展示范應用,為師生、家長、教育管理者和社會學習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對縱深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全面推動數字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成效顯著: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情況
近兩年來,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秉持“聯(lián)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的核心理念,堅持“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基本原則,聚焦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發(fā)展方向,穩(wěn)步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獲得廣大師生、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取得了良好成效。
平臺應用范圍顯著擴大。2023年新增接入廣西、云南、甘肅等3個省級平臺,累計在18個省份開展平臺整省應用試點。累計注冊用戶突破1億,瀏覽量超過367億次、訪客量達25億人次。[1] 依托平臺開展教師研修活動,累計參與人次超過4000萬;一年來發(fā)布各類崗位1755萬個,近三分之一的高校畢業(yè)生通過平臺就業(yè);啟動首期數字支教創(chuàng)新試驗,助力1.4萬名鄉(xiāng)村中小學生成長。[2] 發(fā)布《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創(chuàng)新案例集》,以示范引領帶動平臺應用;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培訓,提升鄉(xiāng)村教師平臺使用意識和能力。
平臺優(yōu)質資源持續(xù)擴容。形成覆蓋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三橫”,涵蓋德育、智育、體美勞育“三縱”的資源服務格局,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匯聚中小學資源8.8萬條,覆蓋教材版本增加到65個共565冊,上線“實驗教學精品課”“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等科普資源,集成“青少年讀書空間”“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等閱讀資源;匯聚職業(yè)教育在線精品課程超1萬門,新增“企業(yè)資源”“工匠精神”等專欄;匯聚高等教育優(yōu)質慕課2.7萬門,集成6.5萬余件教材、視頻等各類學習資源。[3]新設“創(chuàng)課平臺”板塊,遴選近500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程,切實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就業(yè)能力。上線“2023年暑期教師研修”“網絡安全宣傳教育”等專題資源,有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平臺服務功能日趨完善。一是服務智能化。升級“智教中國通行證”,上線統(tǒng)一搜索引擎,提供點贊、收藏、轉發(fā)功能,完成適老化和無障礙訪問改造;上線“智慧教育”App、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豐富各類平臺專題板塊,完善在線組卷、線下練習、直播教學等功能。二是數據精準化。實時采集與分析平臺課程信息及學習數據,為教師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定制化、精準化支持服務和資源推薦;延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運行監(jiān)測范圍,拓展監(jiān)測深度,采集數據500余億,助力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建設。[4] 三是管理全量化。建設升級教育部運行監(jiān)測平臺,將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在線課程平臺的學分課程納入管理范圍,實現(xiàn)“平臺評平臺”“平臺管平臺”;推進招生考試、就業(yè)、留學等30項政務“一網通辦”,累計辦理超8000萬件。
平臺運行保障全面提升。不斷完善“數字底座”,形成“三平臺、一大廳、一專題、一專區(qū)”的平臺架構,在原有支持電腦、教室大屏、手機、電視投屏等多種終端使用基礎上開發(fā)Pad端和PC端,實現(xiàn)數據和算力國有化。圍繞平臺、數據、資源、素養(yǎng),發(fā)布《智慧教育平臺 基本功能要求》《教育基礎數據》《智慧教育平臺 數字教育資源技術要求》《教師數字素養(yǎng)》等7項標準規(guī)范。[5] 印發(fā)《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數字教育資源內容審核規(guī)范(試行)》,研制平臺數字教育資源入庫出庫管理規(guī)范,開展平臺內容安全專項排查。[6] 印發(fā)《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接入管理規(guī)范(試行)》,明確“統(tǒng)一命名域名、統(tǒng)一用戶認證、統(tǒng)一運行監(jiān)測”的接入要求,切實保障網絡安全。[7]
平臺國際影響不斷增強。面向全球學習者提供公益性學習支持服務和優(yōu)質教育資源。2023年6月,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憑借“通過數字學習平臺促進公眾的知識獲取”的突出成就,榮獲2022年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獎。2024年1月,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國際版上線,支持中文、英語、法語等聯(lián)合國6種官方語言,設置資訊專欄、資源服務、政務大廳三大板塊,其中資訊專欄提供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等國際會議信息,持續(xù)更新數字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最新資訊;資源服務板塊首批上線約780門課程,鏈接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數字博物館資源;政務大廳設置留學服務、考試服務欄目,提供來華留學生簽證、中文水平考試等7項服務。[8]
提質增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戰(zhàn)略價值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是國家教育公共服務的集成平臺,兼具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社會賦能、教育創(chuàng)新等功能,是實現(xiàn)中國式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學習型大國、建設教育強國的有效支撐。[9] 近兩年來,平臺應用多點開花、亮點紛呈,在全面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為創(chuàng)新教學提供有力支撐。一是支撐學生個性化學習。平臺突破傳統(tǒng)學習場景限制,開設德育、勞動教育、院士講堂等欄目,提供智能化學習服務和個性化資源推薦,不僅為所有學生提供享受優(yōu)質資源的機會,更為規(guī)?;c個性化相結合的教育提供可能。二是賦能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形成“雙師教學”“1+M+N”等新型教學模式,實現(xiàn)“課前導學—課中教學—課后助學”全場景智慧教學,促進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升。三是助推教學評價改革。平臺無感式、伴隨化采集和匯聚師生生成的海量多模態(tài)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構建用戶畫像和知識圖譜,有力支撐過程性評價和追蹤式評價。豐富習題庫資源,完善作業(yè)批改、答疑解析等功能,助力探索人機協(xié)同評價模式。
為教師發(fā)展注入源頭活水。一是賦能教師自主研修。匯集優(yōu)質教師研修資源,中小學平臺開設“教師研修”板塊、職業(yè)教育平臺開設“教師能力提升”板塊、高等教育平臺開設“教師教研”板塊,滿足各級各類教師專業(yè)能力提升和師德師風建設需要;連續(xù)開展寒暑假教師研修專題活動、名師名校長直播交流活動,構建“名師主持選題+團隊集體教研+直播引領交流”的研修新模式。[10] 二是支撐教師協(xié)同教研。通過平臺賦能高?;鶎咏虒W組織創(chuàng)新,遴選出兩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依托平臺構建名師工作室,實現(xiàn)工作室常態(tài)化教研和跨區(qū)域交流。三是促進鄉(xiāng)村教師發(fā)展。面向鄉(xiāng)村教師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應用培訓,提升數字素養(yǎng);通過平臺持續(xù)完善“U-G-B-S”合作機制,強化專家結對幫扶、專業(yè)指導,有效解決鄉(xiāng)村教師研修專業(yè)程度低、資源針對性不強、服務機制不長效等問題。
為教育治理提檔升級賦能。一是實現(xiàn)教育數據充分賦能。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起步建設,教育部教育質量監(jiān)測平臺有序運行;建設數據治理平臺,創(chuàng)新新生注冊、精準資助、智慧思政、校園安全等應用場景,賦能各項管理服務。[11] 二是助推教育督導模式創(chuàng)新。對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三橫三縱”架構,可視化呈現(xiàn)全國各地各校教育短板、資源配置差異、區(qū)校教育質量,實現(xiàn)教育督導體系和督導能力升級,形成“多元共治、一鍵觸發(fā)、精準靶向”督導模式。[12] 三是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服務大廳和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yè)服務平臺,提供招生考試、學生就業(yè)、學歷學位、留學服務等政務服務,解決“就業(yè)難”等社會問題;實現(xiàn)平臺資源服務面向人人、開放共享,有效消弭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
為國家戰(zhàn)略布局添磚加瓦。一是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平臺課后服務板塊提供科普教育、體育鍛煉等專題資源,平臺訪問量在課后時間明顯增加。平臺支撐建立“云上學?!?,通過在線直播與遠程輔導等方式為鄉(xiāng)村中小學生提供課后輔導等服務,課后活動、研學實踐等資源。二是推動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寧夏教育云平臺融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后,通過長期的應用積累,實現(xiàn)了345個教學點開齊開好課。目前,寧夏義務教育鞏固率已達100%。依托平臺持續(xù)推進“慕課西部行”計劃,實現(xiàn)資源共享與學分互認。三是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依托國家平臺實現(xiàn)“慕課出?!?,面向世界提供涵蓋六種語言的1000余門課程,覆蓋六大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勇立潮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發(fā)展路徑
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數字教育出?!钡年P鍵舉措,是實現(xiàn)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應有之義。[13]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以及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歷史機遇,要敢下先手棋、敢打主動仗,開拓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應用引領數字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實踐路徑,推動數字變革走向深入。
持續(xù)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機制。一是升級技術體系,筑牢數字基座。構建高安全、可擴展的基礎設施體系,支持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處理;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定期清洗、校驗和更新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強平臺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戶體驗;健全用戶隱私保護機制,采用網絡隔離、數據加密、身份認證等多層次安全防護措施。二是完善標準規(guī)范,保障有序運行。制定詳細技術標準,明確平臺技術架構、接口規(guī)范等,確保各組件與系統(tǒng)之間的兼容性;建立教育資源元數據標準,統(tǒng)一規(guī)范資源描述、分類、標簽等,方便資源檢索與使用;制定詳細數據分類、編碼和存儲標準,確保數據的一致性。三是加強平臺互聯(lián),擴大開放共享。完善平臺互聯(lián)方案、權責分配,確保地方平臺與國家平臺無縫對接;推動跨界、跨平臺協(xié)作,與其他領域國家級平臺建立合作,整合優(yōu)質資源;健全數據共享機制,明確數據共享范圍、方式和權限;建立高效數據傳輸機制,保障數據在不同平臺之間的快速流通。
不斷豐富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服務功能。一是優(yōu)化資源集成機制,構建多元教育資源庫。拓寬資源供給渠道,建設統(tǒng)一、安全、便捷的資源傳播通道,形成由政府主導,學校、企業(yè)、社會機構等多方參與的資源供給體系;建立嚴格的資源審核與更新機制,確保資源的安全性和時效性,避免信息過時和冗余;優(yōu)化智能推薦算法,建立知識圖譜,推送適切化資源。[14] 二是釋放數據要素潛能,提升教育決策精準性。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深度挖掘平臺數據,提供更加精準的決策支持;加強與科研機構、企業(yè)等組織的合作,完善全量覆蓋、動態(tài)分類的平臺數據目錄體系,分類分級開放數據,降低平臺管理維護負擔。三是強化師生成長支持,打造多元泛在學習圈。完善實時互動、在線協(xié)作等功能,鼓勵師生在平臺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研討等活動;建立成果展示平臺,讓學生學習、教師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得以展示和推廣,激發(fā)平臺應用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
積極探索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應用模式。著力打造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應用示范校、示范區(qū),持續(xù)遴選平臺應用優(yōu)秀案例,迭代完善平臺應用評價體系并定期組織平臺應用情況調研,重點探索平臺在課堂教學、教師研修、教育治理領域的應用模式。課堂教學方面,進一步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為教師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案例和工具;鼓勵教師利用平臺功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變革教學方式。教師研修方面,加大對教師日常研修的支持力度,持續(xù)推進鄉(xiāng)村教師智慧教育平臺應用培訓,提供豐富多樣的研修課程;擴大引入專家學者作為研修導師,為教師提供專業(yè)化指導;建立教師社群,鼓勵教師之間在線交流、分享經驗、協(xié)同成長。教育治理方面,充分利用智能技術實時監(jiān)測和分析平臺運行情況,通過海量數據挖掘與分析,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為教育管理部門決策提供參考。
加快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全球推廣。一是迭代國際平臺,完善服務功能。優(yōu)化網絡安全保障機制,提高國際平臺的可訪問性和易用性;結合不同國家地區(qū)文化背景和用戶需求,定制差異化教育資源和支持服務;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數字化標準制定,推動國際平臺與全球數字門戶建設標準接軌。二是密切國際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積極尋求與國際教育組織、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共享優(yōu)質資源,開展聯(lián)合研究;定期組織國際培訓與交流活動,邀請全球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和管理人員共同探討國際平臺的建設方案。三是打造典型示范,引領平臺應用。在教育發(fā)展水平較高或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國家選取示范機構,開展智慧教學、跨國教師培訓、跨文化學習等示范項目,通過案例匯編、研究報告、國際會議等方式,向全球展示國際平臺的應用成效。
伴隨數字技術迭代升級和數字經濟持續(xù)演進,加速推進教育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建設更為開放、更加融合、更有韌性、更高質量的數字教育勢在必行。[15]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應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抓手,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系統(tǒng)深度融合,塑造數字教育發(fā)展新優(yōu)勢,化不可能為可能,化小能為大能,為教育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注入不竭動力源泉。
注釋:
[1] 新華網. 教育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累計注冊用戶突破1億瀏覽量超367億次[EB/OL].(2024-01-26)[2024-02-20].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4/55785/mtbd/202401/t20240126_1112588.html.
[2] 懷進鵬. 攜手推動數字教育應用、共享與創(chuàng)新——在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EB/OL].(2024-02-01)[2024-02-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402/t20240201_1113761.html.
[3] 中國教育報. 數字教育 引領未來——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EB/OL].(2024-01-30)[2024-02-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401/t20240130_1113352.html.
[4]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 一年來教育數字化工作進展總體情況[EB/OL].(2024-01-26)[2024-02-20].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4/55785/sfcl/202401/t20240126_1112431.html.
[5] 教育部. 教育部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發(fā)布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guī)范[EB/OL].(2023-02-13)[2024-02-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302/t20230213_1044285.html.
[6]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數字教育資源內容審核規(guī)范(試行)》的通知[EB/OL].(2022-05-26)[2024-02-20]. http://wap.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211/t20221108_979699.html.
[7]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接入管理規(guī)范(試行)》的通知[EB/OL].(2022-07-28)[2024-02-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208/t20220819_653868.html.
[8] 教育部. 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國際版正式上線[EB/OL].(2024-01-30)[2024-02-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401/t20240130_1113445.html.
[9] 教育部. 介紹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和應用進展成效[EB/OL].(2022-03-29)[2024-02-20].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24/twwd/202203/t20220329_611781.html.
[10] 2023年度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教師暑期研修開拓數字教研新模式[EB/OL].(2023-09-16)[2024-02-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309/t20230918_1081128.html.
[11]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一年來教育數字化工作進展總體情況[EB/OL].(2024-01-26)[2024-02-20].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4/55785/sfcl/202401/t20240126_1112431.html.
[12] 辛濤,孫睿,曹榕等. 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背景下教育督導模式變革與創(chuàng)新——基于國家智慧教育督導平臺的建設實踐[J]. 中國遠程教育,2023,43(9):38-47.
[13] 楊宗凱. 推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N]. 人民日報,2022-11-20(5).
[14] 楊宗凱. 在中國教育學指引下推進教育數字化[J]. 教育研究,2023,44(7):12-16.
[15] 楊宗凱. 塑造數字教育發(fā)展新優(yōu)勢[N]. 中國青年報,2024-02-19(5).
(楊宗凱 作者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
《人民教育》2024年第5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