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教室里養(yǎng)的小蝌蚪一旦變成小青蛙,餓了或跑了可怎么辦?”“我們找自己的媽媽很容易,為什么二年級語文課中《小蝌蚪找媽媽》,那么難找?”……
自從暑假開始以來,濟南高新區(qū)金谷小學一年級(6)班的各個學生成長共同體群組內(nèi),教室里的“小蝌蚪”一直被熱議和惦念著。作為該班學生成長共同體的指導教師,曹寧時不時到教室替學生照料下“小蝌蚪”。
就在7月15日,曹寧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小蝌蚪變成青蛙了。她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分享到班級群,職業(yè)敏感也讓她意識到這是一次生命教育、科學教育和學科教育的好機會。于是,曹寧老師馬上聯(lián)系科學、語文老師緊急籌備暑期學習共同體公開課。
雖然已是暑假,學生不在校,一年級的科學教師焦艷連夜備了一節(jié)有關青蛙的課。她從小青蛙的外形特點講起,并介紹它如何巧妙地利用外形特征隱藏自己和捕捉食物;又科普了它的成長過程,讓學生了解蝌蚪變成青蛙所需的時間和身體部位的變化;還用大量視頻、圖片講了卵生、胎生等繁育方式……從運動、呼吸、食物、生活環(huán)境等多方面,學生對蝌蚪與青蛙的不同有了深刻了解。中間還穿插了“一只青蛙兩只眼睛四條腿”等游戲,寓教于樂,孩子們陶醉其中。
金谷小學校長、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畢迎春得知信息后,決定親自上陣,她依托二年級即將要學習的《小蝌蚪找媽媽》,為孩子們講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讀寫融通課。她打破常規(guī)語文學習的方法,先從小青蛙的描寫入手,讓學生借助課本中的語言豐富對小青蛙的描寫;然后拋出問題:為什么小蝌蚪找媽媽那么難?借助教材中的語言描寫教室中小蝌蚪的樣子;接下來借助支架,梳理小蝌蚪的成長變化。待全文學完,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和“小青蛙成長記”的習作練筆。學生當堂輕松地寫出了400多字語言生動的文章。
“給我最大的感覺是驚喜、新奇,課堂很生動,特別有趣。把小蝌蚪和小青蛙拿到課堂中來,讓孩子能夠更直觀地看到并且仔細地去觀察,再根據(jù)眼睛看到的去寫作文,孩子會有東西可寫?!睂W生蘭英澤的媽媽說。
“生活就是最好的課程,愛心就是最好的教育,成長就是最好的課堂。在這堂跨越了科學、生命、感恩與語言的奇妙課堂上,小蝌蚪變青蛙的旅程不僅是一次自然界的生動展示,更是孩子們心靈成長的見證,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歷程?!碑呌⒋罕硎荆巴ㄟ^這樣的暑期公開課,助力點燃孩子們心中的好奇之火,引導孩子們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擁抱生活?!?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SimSun; font-size: 16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2em;">(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記者 魏海政)
暑期公開課后家長與老師交流感受 魏海政 攝
科學老師與學生一起觀察教室里養(yǎng)的蝌蚪和小青蛙 魏海政 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