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好學校,或者稱之為品牌學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過程。反之,一所好學校的下滑、衰退過程卻短得多,不到三五年,可能就面目全非。一所學校發(fā)展的好壞對整個區(qū)域來說,影響不大,而對這所具體的學校來說,卻涉及生存。如何判斷一所學校發(fā)展的好壞?特別是對下滑學校,如何進行預防與及早診斷,事關重大。
看校長:校長的境界就是學校的境界
校長,人在哪里?這還要問嗎?要問。比如,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校內時間多,還是校外時間多?如果教師早晨七點到學校,校長八點之后到學校,教師要晚自修,校長在這個時間段從不見人影,長此以往,會怎么樣?又如,校長接觸圈內同行少,接觸社會各界人士多,長此以往,會怎么樣?如果一個校長在學校的時間,總是在自己的辦公室,等別人來匯報,下達指示、任務,從不去課堂等教育教學現(xiàn)場,長此以往,又會怎么樣?再如,校長參加會議多,自己召集會議多,工作時間在會場多,而業(yè)余時間,又是應酬多,長此以往,又會怎么樣?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主心骨,校長的境界,就是學校的境界。校長重視什么,什么就能做好,反之,校長輕視什么,什么肯定做不好。比如,學校的辦學理念,若僅僅是口號,是掛在墻上的裝飾,而實際做的根本是兩回事,脫離實際,課堂看不到落實,校園也看不到落實,如此這般,學校會怎么樣?又如,校長重用什么樣的人?若是些能說會道、迎合領導、做表面文章、報喜不報憂的人,學校發(fā)展就不會好。
辦學實績,是學校實力的表現(xiàn),學校的品牌含量是需要實力、實績說話的。教育質量逐年下降的學校,盡管其他方面仍有優(yōu)勢,也不會被社會認可,一個不被群眾認可的學校,還會是一所好學校嗎?校長在學科引領、課程開發(fā)上,發(fā)揮引領作用了嗎?假如校長的領導還沒有深入到這些實質性領域,假如與過去相比,每況愈下,學校只會走向衰落。
看教師:看教師的生命狀態(tài)怎么樣
教師的精神面貌,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實在的、具體的形象。看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主要看他們處在一種什么樣的管理狀態(tài)之中,是被動地接受管理,還是自覺地投入教育教學之中。比如,看上課的細節(jié),上課鈴響了,才匆匆忙忙從辦公室走出來,還是預備鈴響,他們已經站立在教室門口了?又如,批改作業(yè),精批有多少,面批有多少?再如,班主任能否用兩三句話,就能準確說出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缺點與特點?雖然這些都是小事,假如這些類似的教育教學上的“小事”,都能做得精益求精,且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是如此,學校發(fā)展就不會差。
教師僅有工作態(tài)度,是不夠的,這是底線要求。學校達成大大小小的教育教學目標,是需要依靠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來支撐。專業(yè)水平包括專業(yè)精神、專業(yè)能力等素養(yǎng)。怎么觀察?我認為主要看課堂。假如教師有準備地上課,還達不到優(yōu)良等級,達不到好課標準,說明這所學校的課堂是存在問題的。還可以參加學校的聽評課,聽完課之后,參加評課活動,認真聽取每一位教師的發(fā)言,他們的表達在不經意中已經透露了學校個體與整體的專業(yè)發(fā)展狀況。
教師的狀態(tài)決定了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狀態(tài)。教師群體狀態(tài)比教師個體狀態(tài)更重要。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用木桶理論衡量,不是看最高的那一塊木板,而是看最低的那塊木板。如何觀察教師群體的生命狀態(tài)?可以看下教師的凝聚力在哪里:是聚焦在學校發(fā)展目標上還是只關注個人的追求上?教師看重什么?風氣如何?教師群體中的人際關系如何?面對學生,教師是關注分數(shù)成績還是學生全面的人格成長?教師群體是否有一個被普遍認同的科學、準確的教育價值觀?這些都可以反映出教師的精神與生命狀態(tài)。
看學生:看學生的發(fā)展狀態(tài)怎么樣
離開了學生,學校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所謂品牌學校,是指培養(yǎng)了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人才,并經過社會、時代的考驗。比如,學校每年入學或者招生的生源質量,是下降還是上升?這個問題客觀存在,毋庸回避。又比如,學生的學業(yè)進步率是多少?即用發(fā)展性評估標準來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同類學生在同類學校中,是不是發(fā)展得快、發(fā)展得好?這些問題都很關鍵。
學生的發(fā)展,主陣地在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的日常狀態(tài),就是他們最真實的生命成長狀態(tài)。比如,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品質如何?有沒有想象力、有沒有知識遷移能力?課堂上學生的表達能力如何?思維的流暢性、完整性如何?課堂上有沒有笑聲、掌聲、喝彩聲?課堂是否民主、平等,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表達、展示、交流的機會?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身心健康,充滿陽光?我認為觀察孩子們在課堂的狀態(tài)有兩個重點:一是習慣的養(yǎng)成,事事已經不需要提醒,成為內在的要求;二是課堂上原創(chuàng)性的情境,孩子們能不能想別人所沒能想到的,說別人所意想不到的話,即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與鍛煉。
除了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之外,還有更多的即時場合,更是很好的觀察點。比如,學生在操場、舞臺、食堂餐桌上的狀態(tài),乃至學生在老師辦公室里的狀態(tài),都能看出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與審美趣味。還可以觀察學生的社團活動是如何組織架構的,管理方式和活動形式如何,這些都可以考察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蘇州市特級校長,江蘇省蘇州十中原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15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