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發(fā)布以來,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得以廣泛推進,但是推進狀況并不均衡,主要表現(xiàn)為:有的學校未開設勞動教育理論課程,僅以安排勞動活動作為勞動教育;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勞動教育理論課,但未能對勞動實踐活動系統(tǒng)設計和安排;還有些學校開設了理論課程,也有實踐活動,但在勞動教育評價上存在片面化和碎片化的狀況,或僅進行勞動理論課程考試,或僅對勞動實踐活動進行評價。
勞動教育評價的重要性——為何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三個文件均對勞動教育評價作出原則性安排,這是高職院校進行勞動教育評價的依據(jù)。
2022年,筆者曾對某省8所高職院校進行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這些樣本學校均將勞動教育列入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其中開設了勞動教育理論課的學校有6所,其余2所主要以勞動實踐活動開展勞動教育。開設了理論課的學校,有1所學校的評價方式為理論課和實踐活動成績各占50%,有2所學校的評價方式為以理論課成績作為勞動教育課程成績,還有3所學校以學生線上學習記錄作為勞動教育課程成績。另外2所沒有開設理論課的學校,以學生勞動實踐活動的評價作為勞動教育課成績。
從調(diào)研的情況看,不少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評價不全面、不完整、不成體系。評價是指揮棒,是龍頭,評價不到位,效果就無法保證。勞動教育評價跟不上,勞動教育就難以為繼或流于形式。
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的構(gòu)建——評什么
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可從勞動教育類型、勞動教育目標、勞動教育課程、勞動成果形式幾個維度構(gòu)建,對勞動要素進行全覆蓋。
勞動教育從類型上區(qū)分,可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其中,對日常生活勞動評價,要重在是否持之以恒;對生產(chǎn)勞動評價,要重在是否勤學苦練;對服務性勞動評價,要重在是否積極參與。
對勞動教育目標的評價,由于目標是隱性因素,評價較難,需要通過學生的行動、認識、習慣等來判斷和評價。
對勞動教育課程評價,主要包括理論課評價,評價學生課堂學習表現(xiàn)和理論掌握程度;實踐課評價,要看學生的實踐過程記錄、實踐過程表現(xiàn)和技能掌握程度。
對勞動成果評價,主要評價成果或作品的質(zhì)量。
在勞動教育的評價要素中,有的是顯性要素,如課堂表現(xiàn)、勞動成果、勞動技能水準等;有的是隱性要素,如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動態(tài)度、勞動習慣、勞動品質(zhì)等。隱性要素的評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更需要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設計,對學生的表現(xiàn)、態(tài)度、認識、行為、結(jié)果等進行綜合評價,全面全程記錄,精準仔細觀察,認真科學評價。
勞動教育評價方法的運用——怎么評
依據(jù)上述三個文件的要求,勞動教育評價應遵循如下原則:
一是全面客觀。勞動教育內(nèi)容有多個維度,對實踐過程和結(jié)果需要全面客觀進行記錄,評價也應對勞動教育的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客觀的記錄和評價。
二是真實可靠。勞動教育需要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從中分析和把握勞動觀念的形成情況。實踐過程以自我評價為主,學生應如實記錄勞動教育實踐情況,收集整理相關制品或作品,選擇代表性的進行寫實記錄。
三是適當激勵。一方面對參加勞動的學生進行激勵,另一方面通過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以及勞動競賽等活動,激勵學生參加勞動實踐。
四是綜合運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結(jié)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勞動教育評價,要綜合運用這四種評價方式,采取不同的組合,以達到對勞動教育各項指標的精準評價。
要以結(jié)果評價考核靜態(tài)指標,主要包括課程學習結(jié)果、勞動作品、勞動成果、勞動技能等。課程學習結(jié)果,可在結(jié)課時進行考核,考查學生對勞動教育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勞動作品以學生提交的作品進行考核,考查學生在手工、技能等方面勞動能力的狀況;勞動成果以布置的勞動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查成果的完成情況和完成質(zhì)量;勞動技能以學生獲得的職業(yè)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等進行考核。
要以過程評價考查動態(tài)指標,主要包括勞動過程記錄,日常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社會實踐活動記錄,課堂表現(xiàn)等。主要考查記錄的完整性、真實性,考查學生勞動教育課堂出勤率和參與活動情況、參與教學的互動次數(shù)等。
要以增值評價觀測個體變化。對學生在開展勞動教育前的生產(chǎn)勞動能力和技能狀況等進行調(diào)研、分析、測試,以此為依據(jù),觀測學生勞動能力的變化和增長。
要以綜合評價衡量隱性因素。對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動態(tài)度、勞動習慣、勞動品質(zhì)等隱性因素可進行綜合評價。
(作者系荊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教務處處長。本文為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施體系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4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