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夏書系推出新的子系列“教育講演錄”,其中兩本書名為《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其他講演錄,雖然書名上沒有“幸?!币辉~,但實際上也大都包含有“何為幸福的教育”“教師以何幸?!薄敖處熑绾芜_成職業(yè)幸福”等意義旨趣,如張文質(zhì)的《教育是慢的藝術》、劉鐵芳的《給教育一點形上的關懷》、劉良華的《教師專業(yè)成長》、錢理群的《我的教師夢》、吳康寧的《轉向教育的背后》、陳玉琨的《一流學校的建設》、李鎮(zhèn)西的《用心靈贏得心靈》等。作為項目編輯,我也因為這套書,得以從不同路徑探索“教師與幸?!边@一課題。
2012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大夏書系策劃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一個就是在“書展”舉辦地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大夏書系·十年經(jīng)典》的新書發(fā)布會。顧名思義,這套書是從大夏書系創(chuàng)立十年來所出版的420多冊圖書中,基于專業(yè)影響、社會美譽、市場認同等因素,精選出來并加以修訂的一套叢書,共計14本。其中,“教育講演錄”有3本,包括朱永新老師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幾天,朱老師的行程安排剛好就在上海,于是我們邀請他到發(fā)布會現(xiàn)場作主題演講。
在去往會場的車上,我和朱老師談定了一個事情:《教師月刊》(大夏書系創(chuàng)辦的刊物)開設一個名為“朱永新答”的專欄,由編輯部征集或設計話題,請朱老師筆答,每月一篇。剛開始,話題比較多樣,后來逐漸集中到“閱讀”上。
不過,我們沒有拘囿于“閱讀”本身,而是從呼應教師精神成長的需求和專業(yè)結構的完善出發(fā),拓開一步,再抬高一點,關注寫作、出版、傳播、知識產(chǎn)權等相關領域。比如,我們設計了這樣的話題向朱老師請益:“如果請您來給中小學和幼兒園的老師們編寫一本普及性質(zhì)的心理學圖書,從人類已有的心理學研究和實踐成果當中,您會抽取哪些思想、理論、方法、工具?”朱老師通過筆談予以認真回應,就這一本“理想中的書”的結構和內(nèi)容提出了大體設想。
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設計這個話題,應該有著“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一理念的暗示。從藝術的角度說,“幸?!笔且环N情感狀態(tài);就科學的角度講,“幸福”呈現(xiàn)為一種心理圖式。兩者交織之下,心理學正是理解幸福、研究幸福,進而擁獲幸福、分享幸福的重要支架。朱老師和他的團隊提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一“實驗總綱”,除了來自對教育基本價值、核心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也一定有著充分的心理學考量。
朱老師本來就是做心理學研究出身的,深知心理學之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性作用。盡管后來因為工作變化逐步轉向教育學研究和新教育實驗的理論研究,但他一直關注心理學科的最新進展。想必他在筆談之后,便即刻啟動了這項工作。2022年四五月間,朱老師的學生何源博士給我打來電話,說書稿已經(jīng)完成。年底,由朱老師和何源博士共同主編的《教師要懂的心理學》如期出版。
先哲蘇格拉底在“受審”的法庭上說:“我向來都有精靈之聲,無論對任何小事,只要是不該做的,它都會出而諫阻。”對蘇格拉底來說,幸福即“得到一個好的精靈”。這個“精靈”,不會給他知識,也不會給他行動指南,而是“諫阻”,是提示他什么事“不準做”。
我想,這一冊《教師要懂的心理學》,亦為“幸福學”之書。它既介紹了教師要懂的諸多心理學常識,同時也給人警醒:作為教師,什么事不要做,什么話要斟酌著說,所有的課程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天理、地理、人理去設計與實施……就是在這樣一些具體的教育教學場景中,教師的職業(yè)獲得感和人生幸福感就像渡船靠上了碼頭,錨定,扎根,四季有福。
何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沒有“在這一行動本身中去創(chuàng)造幸?!?,就沒有“幸福完整”。同時,幸福作為心理學的關鍵命題,也必須直面死亡、疾病、痛苦、侮辱、失意、悔恨以及各種“壞情緒”。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把《教師要懂的心理學》一書,視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心理學描述,視為新教育實驗的心理學指南,視為教師自我建設的心理學參考。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13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