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特別的宣講——3月1日至3月12日,25名教師分赴河北、黑龍江、江蘇、浙江、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甘肅、新疆12個省份開展巡回宣講。
這支宣講隊伍里,有時代楷模、有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還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帶頭人。他們來自高教、基教、職教等不同領域,卻對教育有著相同的熱愛和初心。
“線上+線下”結合的宣講有著共同的主題——“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大先生”。
2023年教師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提出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深刻闡述了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營造全社會學習和弘揚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圍,教育部組織開展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活動。
12天里,宣講團用質樸又動情的故事讓“大國良師”形象深入人心,用耕耘教育的親身實踐生動詮釋教育家精神。
耕耘:
展現(xiàn)“大國良師”風采
調研學生情況、走訪鄉(xiāng)村、聽老教師講課……這一直是宣講團成員、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周榮方備課調研的“固定動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是站不穩(wěn)講臺的”。
宣講臺上,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帶來的故事,質樸又動情,生動闡釋了何為“教育家精神”,如何成為“大國良師”。
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李龍梅的事跡,是“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的生動注解。多年來,她扮演著“媽媽”“老師”“校長”的角色,讓近千名視障孩子走入社會,自食其力。
秉持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黃建平扎根西北,帶領團隊常年徒步荒漠、攀登高原、穿越冰川……“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聽完這些故事,廣西桂林市靈川縣九屋鎮(zhèn)中心校教師余舒捷被打動了?!白鳛橐幻l(xiāng)村教師,我將扎根農村基層教育一線,在學生心中播下自信自強的種子?!庇嗍娼菡f。
講臺上的堅守、生活里的躬耕、科研中的拼搏……宣講臺上,一個個鮮活的小故事娓娓道來,蕩氣回腸?!按髧紟煛钡娘L采,激發(fā)著廣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
傳播:
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為了當好鄉(xiāng)村孩子的引路人,南京市浦口區(qū)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楊瑞清40余年來潛心扎根鄉(xiāng)村。在宣講臺上,楊瑞清講述了將昔日占地僅9畝的破舊村小發(fā)展成集幼兒園、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教育集團的奮斗歷程。
臺下的南京曉莊學院文學院院長張謙芬十分感慨。1987年,當時年僅15歲的她,就被楊瑞清提到的“哪怕一件極平凡的小事也值得用心做”這句話所打動?!皸钊鹎逍iL是我教育之路上的重要導師。從這次報告會中,我再次汲取到投身教育事業(yè)的力量?!睆堉t芬說。
看似平凡的“小事”,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堅持,最終成就不凡。宣講團教師耕耘教育的感人事跡,如同行走的“思政課”,被不少教師形容為“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抹去從眼中幾度滑下的淚水,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輔導員周智感受到滾燙的教育初心?!皠尤莸脑虿粌H僅在于這些老師在各自的專業(yè)領域有過硬的本領,更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
“老師們質樸又動情的講述,讓我備受鼓舞,我想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的好老師?!眲倓側肼毮暇┲嗅t(yī)藥大學的青年教師史鳴飛說。
臺上娓娓道來,臺下默默聆聽,宣講傳遞著教育家精神,喚醒更多教師熱愛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
引領:
助力教師提升育人之能
打造“流量”18億人次的網(wǎng)紅思政課,有何秘訣?一節(jié)微積分課在選課時,為何總會被“秒殺”?……3月2日,巡回宣講活動走進廣東,6位全國優(yōu)秀教師分享了在教育教學改革、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的教育經(jīng)驗。
“我將持續(xù)為思想‘充電’,為行動‘加油’。”宣講會現(xiàn)場,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教師吳冰冰收獲頗豐。
這場遍及大江南北的巡回報告,不僅讓教育家精神在廣大教師心中牢牢扎根,更引領他們提升育人之能,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3月3日,巡回宣講活動走進浙江。會后,宣講團成員與浙江教師、師范生代表座談交流?!叭绾魏蛯W生一起成長?”“如何將大學生的支教活動開展得更加有效?”“特殊教育如何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浙江教師代表與師范生代表暢談如何學習、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
同樣在3月3日,巡回宣講活動走進廣西大學匯學堂。現(xiàn)場座無虛席,臺下教師向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取經(jīng)”?!白鳛橐幻咝?蒲泄ぷ髡?,要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睆V西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李偉輝表示,將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為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做好基礎研究。
強國先強教,強教必強師。教育家精神如一束光,照亮教師前行的路,也將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統(tǒng)稿:本報記者 王陽 采寫:本報記者 阿妮爾 張利軍 楊國良 尹曉軍 程墨 劉盾 周仕敏 通訊員 尚紫荊 鄭若彤)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16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