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三屆青少年心理安全論壇上,發(fā)布了一份《問題學生及其教育的問卷調(diào)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顯示,有32566人認同“問題學生”這一說法,占比高達85.8%;僅有5390人不認同“問題學生”這個稱呼,占比14.2%。這一數(shù)據(jù)意味著,“問題學生”這一標簽被不少人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學生的看法和行為評價。
“問題學生”的說法在當下的確已經(jīng)比較普遍。但竟然有超過八成的被調(diào)查者認同“問題學生”這一說法,還是讓人意外,也更引人深思。
要知道,“問題學生”從來就沒有一個嚴謹而準確的定義。《報告》指出,所謂的“問題學生”,更多只是來自教師、心理專業(yè)人士和家長的主觀判斷。甚至,它的一個主要衡量標準,其實就是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問題。毫無疑問,這樣的標簽,不僅僅是粗暴的,也是有害的。
如《報告》所指出的,當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經(jīng)常被父母或老師提醒、批評和指責時,他們也會慢慢認同,逐漸喪失信心,甚至被同學另眼相待或者孤立。也就是說,給孩子貼上“問題學生”標簽,不僅無助于幫助他們改變一些不良習慣,或者是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反倒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自我暗示,朝著“問題”的方向發(fā)展。但教育的本質(zhì)就在于激發(fā)個體的內(nèi)在潛能,增加和發(fā)現(xiàn)人的可能性,而不是固化和約束人。動輒給孩子貼上“問題學生”標簽的做法,明顯與教育的本質(zhì)相違背。
不過,“問題學生”標簽的濫用,還不應該僅僅在學校和家庭的空間中被審視。近年來的輿論場中,隨著一些涉未成年人事件的曝光度增加,諸如“熊孩子”“問題孩子”的標簽也同樣盛行。這也放大了社會對于孩子的標簽化思維,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家長、孩子甚至教師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不給孩子亂貼標簽,不只限于要慎用“問題學生”這樣的概念,也不限于在家庭和學校內(nèi)要慎用,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警覺與行動。
當然,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背后的現(xiàn)實原因更值得正視。比如,在相對單一的教育評價體系下,自然更容易強化各方給孩子貼標簽的傾向。因為標簽本身就是與多元化、可能性相對立的。在一定程度上說,“問題學生”說法的流行及其被廣泛認同,本身也是社會教育焦慮的一種體現(xiàn)。當家長過度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說,在教育評價體系中,孩子只能靠學習成績?nèi)カ@得認可,這自然也就意味著學習成績不那么好的學生,要被視為“有問題的”??梢姡嬲糁啤皢栴}學生”標簽的流行,讓更多人在心底里對孩子建立多元化的認知,首先仍需要教育評價體系和教育生態(tài)的改善。
?。ㄗ髡呦得襟w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07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