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國家迫切希望實現(xiàn)海洋強國夢想的時代,他將一生的選擇和國家需要相連,把畢生經(jīng)歷投入水聲教育和科研事業(yè)。作為龍江50萬人民教師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楊德森在“龍江最美教師”的頒獎臺被主持人問及人生最得意的事情時答道:“在眾多的職業(yè)中,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能為國家做點事,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人才,這是我最感欣慰的?!?——題記
引導學生獻身海防事業(yè)
中國的國土面積有多大?大多數(shù)國人可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960萬平方公里?!睆男〉酱蟮牡乩斫炭茣?,沿襲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概念,而對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卻提及甚少。關于中國的版圖形狀,常有人說像一只雄雞,而在楊德森眼里,它卻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是這把火炬的托盤和手柄,而他的情感、命運始終與這300萬平方公里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1994年春天,在中國首次大型南海綜合考察中,中國人第一次獨立用聲波描繪這片海洋。這是中國首次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水聲科學綜合考察,也是首次由中國科學家獨立指揮和實施的大型深海水聲考察,是國家戰(zhàn)略從“近岸防御”到走向深海的一步跨越。眼見萬頃碧波上他國的石油鉆井平臺,作為考察隊中最年輕的領導成員,楊德森感慨頗深。
他常對學生說:“我們還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不能忘。海洋資源太豐富了,這么大的海疆一定要好好關心和充分利用,海洋權益對于國家建設者至關重要,必須增強海洋意識,承擔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責任和保護海洋的義務?!?/p>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水聲工程學院,源自聞名遐邇的“哈軍工”,被稱為“中國水聲事業(yè)的搖籃”。據(jù)統(tǒng)計,我國水聲行業(yè)中60%以上專業(yè)技術人員,70%的高級專家都來自這里,堪稱國家水聲發(fā)展的人才庫、專家?guī)旌退暭夹g基礎研究中心。對此,楊德森功不可沒。數(shù)十年來,他通過哈爾濱工程大學這個國內(nèi)最大的水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科研基地平臺,將海洋情結傳遞給了更多學生,使更多學生認識到利用海洋、保衛(wèi)海疆的重要性,帶領師生在遠離海洋的龍江,將一項關于海洋強國的事業(yè)做得風生水起。
好的老師,要有戰(zhàn)略家的眼光
好的老師,不亞于一名戰(zhàn)略家,他對于學生的指導,絕不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是學生未來發(fā)展方向甚至學科發(fā)展方向的指引。
楊德森始終站在水聲科研領域的發(fā)展前沿,具有開闊的眼光和戰(zhàn)略視野,他的學生也因此成為他戰(zhàn)略視野最直接的受益者。
早在1997年,楊德森團隊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研制成功我國首套水下聲矢量信號接收裝置——矢量水聽器。這種矢量聲吶技術打造的水下“千里眼”,增加了水下探測信息種類,不但測出目標聲壓大小,還能分辨方向,將探測距離提高數(shù)倍,對聲吶設備的功能擴展具有極為關鍵的意義,使聲吶探測水平跨越式提高。這是我國水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chuàng)新技術,對改善和提高我國聲吶裝備水平產(chǎn)生巨大推進作用,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這項成果獲2011年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楊德森自主創(chuàng)新研制的矢量聲吶再度成功升級,從靈敏度、頻率、體積、懸掛方式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集體積小、精度高、重量輕、能耗少等眾多優(yōu)點,為改變我國水下國門洞開的緊迫形勢提供了重要技術手段。其著作《水下矢量聲場理論與應用》、《矢量水聽器技術及其應用》等是我國開展水下矢量聲學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基礎。
二十年間,楊德森把為國家培養(yǎng)該領域的高水平創(chuàng)新型人才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帶的學生面向這一領域的科研前沿,使他們以更加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立足自身崗位,接受社會、行業(yè)和國家需求的檢驗。
2011年,楊德森指導的博士論文《基于矢量陣近場聲全息技術的噪聲源識別方法研究》入選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他為學生選定的博士課題研究方向是艦艇的減振降噪,這一課題直接面向國家的重大發(fā)展需求和最受關注的研究方向,因為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和前瞻性,論文得以入選。
楊德森始終認為,好的老師,要有不輸戰(zhàn)略家的眼光和視野,要有站在時代前沿的敏銳頭腦和超前思維。只有這樣,工程經(jīng)驗、科研經(jīng)歷才能使他從更高處著眼,從國家需求與學科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去看某個領域的發(fā)展方向,同時,基于對行業(yè)發(fā)展和需求的透徹了解,使他對學生成長之路的規(guī)劃更有指導力。
從某種程度上講,學校畢業(yè)生的眼界和視野,直接影響著行業(yè)的發(fā)展水平,這反過來又對老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戰(zhàn)略視野和眼光指導教書育人的事業(yè)。
珍惜學生的每一個學時
楊德森是高考恢復后的首屆高考生,早年對知識強烈渴求的經(jīng)歷,成為他對青年時代最深刻的印象。他深知,對于求知若渴的學生而言,每一個學時都很寶貴,他珍視每一個學時。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集中力量開展裝備的聲隱身問題研究。楊德森作為主要成員承擔噪聲振動測試任務,建立從陸上臺架到水下實航專用噪聲振動測試與分析系統(tǒng)。楊德森敏銳地意識到該領域的發(fā)展前景,在學校首開“噪聲控制”課程,并編寫教材。為了盡可能地給學生“撈干貨”,他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力圖將在科研過程中取得的成果體現(xiàn)在教材的各章節(jié)中,甚至將在科研中的實際數(shù)據(jù)做成課堂上的投影膠片,讓學生在課堂上將真刀真槍的科研實踐與理論課程緊密結合。
楊德森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的知識在不同專業(yè)課中反復出現(xiàn),比如“傅里葉變換”的內(nèi)容,在信號處理、數(shù)學電工基礎、網(wǎng)絡分析等不同專業(yè)課中均有出現(xiàn),讓學生在重復學習中浪費了時間。經(jīng)過研究,楊德森牽頭對重復的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為學生寶貴的學時增添了更多的知識密度。
楊德森常說:“老師既然站在講臺上,就要教給學生真才實學,珍惜學生的每一個學時。”
做最滿足國家戰(zhàn)略需求的科研
欲立世界,必盛海洋;海洋強國,必興水聲。人類可以登上38萬公里外的月球,但對海洋的了解卻比月球還少。這主要是因為無線電波、光波等能量形式面對海水的強烈吸收望而卻步,只有聲波能夠在水中遠距離傳播。由此誕生的“水聲學”就是研究聲波在水中的傳播規(guī)律,將人類耳朵、眼睛和嘴巴的功能,延伸到水中。在民用上,它在探測、開發(fā)、利用海洋方面無可替代;在軍事上,水聲技術一直是海軍水下探測的唯一手段,聲吶等水聲設備是各國海軍艦船及水下兵器的必備之物。
教育神圣的使命之一是為國家的進步作出貢獻,楊德森一直將“做最滿足國家戰(zhàn)略需求的科研”作為使命擔當。隨著海洋作為世界軍事力量角逐戰(zhàn)場的地位凸顯,對水中目標的探測能力和自身潛器隱蔽性的戰(zhàn)術要求日益提高。沉默是金,可對于出沒在深海碧波間的各種潛器來說,“沉默”比黃金更珍貴,因為它事關存亡。更靈敏迅速地捕捉對方的噪聲聲波以知彼,同時最大限度地對己方水中航行器減振降噪,提供更大的安全隱蔽性,打造水下的“千里眼”和“隱身衣”,這是對楊德森科研的簡單解釋。
四十多年來,楊德森始終立足水聲工程學科,不懈追求滿足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無聲”事業(yè)。從他1977年高考后初識水聲,到其科研成果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從他1982年留校任教初登杏壇,到其培養(yǎng)的60余名碩博生學有所成、所帶團隊獲教育部嘉獎,在他開拓的一片學術天空下,很多人在這里放飛理想,找到人生的坐標和價值。
他的一位學生說:“楊教授身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有著為國家多做事的擔當與渴望,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精神的指引和激勵?!?/p>
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
在楊德森的思想中,有一個想法根深蒂固——“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這一信條指導著他包括教學、科研工作在內(nèi)的一切行動。
這句話最初在他腦中打下烙印,還是在他兒時。上世紀60年代中期,《人民日報》發(fā)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隨后全國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兒時的楊德森對于榜樣的意義懵懵懂懂,但卻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楊德森后來說:“我喜歡挑戰(zhàn)和風險,喜歡做一些有創(chuàng)新、有開拓意義的工作。如果總是墨守陳規(guī)、別人咋走我也咋走,有什么意思?”他的血液里一直有著不安分的因子。
這樣的想法和性格特征尤其明顯地體現(xiàn)在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并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了學生。
潛器作為各國海軍的殺手锏武器,其隱蔽性是主要優(yōu)勢,聲隱身性能是各國潛器發(fā)展的關鍵指標之一,也是潛器生存和攻擊力的保障。楊德森研發(fā)聲隱身技術,煉就潛器“隱身衣”,提出潛器非線性噪聲控制的新設想、新概念,突破傳統(tǒng)材料和器材的限制,解決了潛器噪聲控制的關鍵問題,大幅提高隱蔽作戰(zhàn)能力,為我國低噪聲潛器輻射噪聲測量開辟了新途徑,引領潛器聲隱身技術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chuàng)新變革,為我國相關領域聲隱身能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
十余項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十余項國家發(fā)明授權專利,我國聲學界最高學術成就獎“馬大猷聲學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一項項國家級獎勵是對楊德森創(chuàng)新精神的肯定,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也鼓勵他的學生在逆境中勇敢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成為國家可靠頂用的建設者。
勝利往往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勝利往往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楊德森在少年時期看樣板戲《沙家浜》,第一次從劇中角色口中聽到了這句話,此后一直牢記不忘,并在后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將其作為信條。每當遇到難題感到無路可去時,他常常對自己和學生說這句話,鼓勵自己和學生再堅持一下,再努力一下,再前進一下。對于學生而言,這種信念的影響是潤物無聲而又極其深刻的。
在進行高頻矢量水聽器的研究項目時,水密問題因為惰性材料的粘性不夠,遲遲未能解決,進而影響了整個項目的進度。楊德森率團隊廢寢忘食,邀請黑龍江省化工領域的知名專家前來幫忙,但仍舊未能解決。有的師生在身心俱疲中感到灰心,但楊德森始終絞盡腦汁地想辦法。靈感似乎格外偏愛執(zhí)著堅守的人?!凹热徊荒芙鉀Q各部件聯(lián)接的密封問題,那么整體封灌怎么樣?”“高頻矢量水聽器整體封灌技術”的想法在楊德森腦中逐漸成型,他最終另辟蹊徑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使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對于早已走上工作崗位并擔任重要角色的許多學生來說,這些片段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勝利往往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也內(nèi)化為他們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信條。
楊德森對學生的要求嚴格是出了名的。他時常結合工程項目、海試實驗,跟大伙兒強調(diào)細節(jié)決定成敗,“因為有時即使方案很完備、技術很先進,但事情最終干成往往依靠細節(jié),很多時候,海試出現(xiàn)問題時,可能不是方案、軟硬件的問題,而僅僅是需要在輸入端加一個電阻或者濾波器之類的小東西?!?/p>
學生的論文送到楊德森那里后,被改個五六遍是常有之事。楊德森說:“水聲學院的許多老前輩都會將學生的論文改了又改、精益求精,會因為一個注解親自跑圖書館查原始材料,會對一個標點符號都嚴格要求,我的嚴謹程度還不如他們??!”身教重于言教,風氣陶冶品格。正因為老師給學生“打了樣兒”,使學生不敢有絲毫怠慢,每次交給老師論文,他們都是看了又看,直到確定自己“改得不能再改了”才罷休。
楊德森率團隊先后獲教育部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教育部首批全國高?!包S大年式”教師團隊等榮譽,他個人先后獲黑龍江省勞動模范、龍江最美教師、龍江楷模等榮譽稱號,2017年被選為黑龍江省黨的十九大代表。作為學生奉獻祖國、錘煉品格、創(chuàng)新思維、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數(shù)十年來,楊德森始終秉承“為師信條”,通過哈爾濱工程大學這個國內(nèi)最大的水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科研基地的平臺,將這些信條傳遞給了更多學生。
在楊德森“龍江最美教師”榮譽證書上,頒獎詞這樣寫著:深藍的海域,是你無聲的戰(zhàn)場,遠航的甲板,是你無悔的講臺;驚濤駭浪下,有你精準的坐標,歲月奔流中,有你不懈的求索;一腔報國壯志,兩鬢幾度風霜;魂系水下長城,胸懷萬里海疆!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