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劃”十周年專題報道
1989年,我中師畢業(yè)。31年間,我從一名普通的小學英語教師成長為今天負責全市小學英語教研工作的教研員,我感念人生中重要的3次“國培”經(jīng)歷。每一次“國培”于我而言都是一次積聚成長內力的機會。
第一次“國培”讓我率先與新課改同行
2000年,我是“國培計劃”跨世紀園丁工程的首期學員,是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先行者。我們在首都師范大學白廣路校區(qū)培訓,當時外語界的學術大咖為我們帶來一場場學術盛宴,令我大開眼界。正值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伊始,我在學習中不斷顛覆自己對課程與教學的認知。晚上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其他30位學員一起泡在燈火通明的圖書館,經(jīng)常一熬就是一個通宵。
離開北京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帶走的不僅是一摞摞厚厚的書,還有國家對我們的殷切希望與重托,以及每個人的躊躇滿志。
這次“國培”讓我率先與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行。在之后的10年間,我把課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實踐,和我同事們一起深耕細作,致力于教學方式與評價方式的變革,力圖改變外語教學費時低效的狀況。
第二次“國培”讓我跳出學科看教育
2010年,我獲得“國培計劃”首批骨干教師海外研修項目訪問學者的資格。在國外的180天,我用圖片與視頻記錄我所見到的教育,學習筆記整整32萬字,《“慢”教育,讓孩子自然成長》一書是歸國之際我交上的一份答卷。這次的國培經(jīng)歷,讓我開始跳出學科看教育。此后10年間,我和我的同事們專注于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第三次“國培”讓我懂得教育的共生與傳承
2018年,經(jīng)過層層遴選,我成為“國培計劃”名師領航工程的首期學員,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科學規(guī)劃下,作為培養(yǎng)基地的西南大學為我和來自其他省份的10位學員的專業(yè)成長量體裁衣,選派學校頂尖級專家做我們的導師。兩年來一路相伴,亦師亦友,我們收獲良多。去年,在西南大學、天津市教委和我所在單位共同努力下,我成立了全國首個由教育部命名的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獨行快,眾行遠。我知道此次“國培”的深遠意義。在工作崗位上的最后一個10年里,我必須在導師的引領下傾盡全力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攻堅克難階段,讓教育共生與傳承。
三次“國培”,讓我成長。此生有涯,教育無涯。我愿意甘之如飴踏踏實實做一輩子好老師,教好書,育好人。
(作者單位: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06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aaallgj.com All Rights Reserved.